中文 | En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 外延片: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石
外延片: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石
一、引言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半导体技术作为支撑众多领域创新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外延片,作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材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半导体产业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决定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质量,还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外延片的定义与原理
(一)定义
外延片是通过外延生长技术在衬底材料(如硅、碳化硅、蓝宝石等)表面生长一层具有特定电学、光学和结构特性的单晶半导体薄膜而形成的。这层外延层的性质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精确控制和调整,从而为制造各种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奠定基础。
(二)外延生长原理
外延生长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低压的反应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将气态的半导体源材料分解,并使其原子或分子在衬底表面吸附、迁移和沉积,逐渐形成一层有序的单晶薄膜。常见的外延生长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子束外延(MBE)等。

  1. 化学气相沉积(CVD):在 CVD 过程中,含有半导体元素的气态化合物(如硅烷 SiH₄、三甲基镓 Ga (CH₃)₃等)与载气(如氢气 H₂)一起被引入到反应室中。在高温条件下,气态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半导体原子,这些原子在衬底表面沉积并逐渐形成外延层。根据反应条件和设备结构的不同,CVD 又可分为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多种类型。
  1. 分子束外延(MBE):MBE 是一种在超高真空环境下进行的外延生长技术。在 MBE 系统中,半导体元素的原子束或分子束通过精确控制的蒸发源被直接喷射到衬底表面。由于在超高真空环境下原子的平均自由程很长,它们能够在衬底表面有序地吸附和排列,从而生长出高质量的外延层。MBE 技术具有生长速率低、原子级别的生长控制精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制造具有复杂结构和高性能要求的半导体器件,如量子阱激光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等。
三、外延片的制造过程
外延片的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控制。以下是一般外延片制造的主要步骤:

  1. 衬底准备:选择合适的衬底材料是外延片制造的第一步。衬底材料的质量和特性对外延层的生长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常见的衬底材料有硅(Si)、碳化硅(SiC)、蓝宝石(Al₂O₃)等。在使用前,需要对衬底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抛光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缺陷,获得光滑平整的表面。
  1. 外延生长:将经过预处理的衬底放入外延生长设备中,根据所需外延层的材料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外延生长技术和工艺参数。在生长过程中,精确控制反应气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外延层按照预定的要求生长。例如,在生长硅外延片时,通常使用硅烷作为硅源,通过控制硅烷的流量和反应温度来控制外延层的生长速率和厚度。
  1. 质量检测:外延生长完成后,需要对外延片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外延层的厚度、电阻率、载流子浓度、晶体结构完整性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二次离子质谱(SIMS)、霍尔效应测量等。通过这些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外延片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
  1. 切割与封装:经过质量检测合格的外延片,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切割成不同尺寸的芯片。然后,将芯片进行封装处理,保护芯片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芯片提供电气连接和机械支撑。封装后的芯片即可作为半导体器件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四、外延片的类型
根据衬底材料和外延层材料的不同,外延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硅外延片:以硅为衬底材料生长硅外延层的外延片。硅外延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外延片类型,主要用于制造集成电路(IC)、功率半导体器件(如 MOSFET、IGBT 等)、传感器等。由于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成熟的制造工艺和较低的成本,硅外延片在半导体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1. 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砷化镓 GaAs 等)为衬底或外延层材料的外延片。化合物半导体具有比硅更优异的电学性能,如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等,因此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在高频、高功率、高温等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碳化硅外延片主要用于制造高压功率器件,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工业控制等领域;氮化镓外延片则在射频通信、LED 照明、功率电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1. 绝缘体上硅(SOI)外延片:是在绝缘衬底(如二氧化硅 SiO₂)上生长一层硅外延层的特殊外延片。SOI 外延片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和低功耗特性,能够有效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芯片的功耗和成本。SOI 外延片主要应用于高性能微处理器、射频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
五、外延片的应用领域
外延片作为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子信息领域,对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外延片的主要应用领域:

  1. 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外延片在 IC 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硅外延片上生长不同类型的外延层,可以制造出各种高性能的晶体管、二极管等器件,进而实现复杂的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功能。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硅外延片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要求外延层具有更高的纯度、更精确的厚度控制和更低的缺陷密度等。
  1. 功率半导体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用于电力转换和控制领域,如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智能电网的电力传输与分配、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电源管理等。碳化硅和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由于具有高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和高热导率等特性,能够制造出具有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和更低能耗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因此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光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是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器件,如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光电探测器等。外延片在光电子器件制造中是关键材料,例如,在 LED 制造中,通过在蓝宝石或碳化硅衬底上生长氮化镓外延层,可以制造出高效发光的 LED 芯片,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汽车尾灯等领域;在激光二极管制造中,采用分子束外延等技术生长出具有特定结构的外延层,可实现高功率、高效率的激光发射,应用于光通信、激光加工、医疗等领域。
  1. 传感器:传感器是能够感知外界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外延片在传感器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硅外延片可用于制造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可用于制造气体传感器、紫外传感器等。通过在衬底上生长具有特定功能的外延层,可以实现传感器对不同信号的高灵敏度检测和精确测量。
六、外延片的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外延片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着外延片市场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外延片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驱动: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半导体器件性能要求,外延片制造技术将不断创新。一方面,传统的外延生长技术将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外延层的质量和生长效率;另一方面,新的外延生长技术和材料体系将不断涌现,如基于原子层沉积(ALD)的外延生长技术、新型二维材料外延片等,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 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需求增长迅速:随着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频、高功率、高温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急剧增加,带动了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成为外延片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1. 大尺寸化趋势明显: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外延片的尺寸不断增大。目前,8 英寸和 12 英寸硅外延片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18 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硅外延片也在研发和试生产阶段。对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如碳化硅外延片,虽然目前大尺寸化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在朝着更大尺寸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对低成本、高性能半导体器件的需求。
  1.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外延片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传统的半导体材料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以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Sub 1: PlutoChip Co., Ltd    -Discrete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www.plutochip.com
Sub 2: PlutoSilica Co., Ltd   -Silicon Wafer and Glass Wafer Manufactory-
备案号:粤ICP备19154843号